幸晓维局长在全省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国务院决定于2015年11月1日进行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这是继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之后又一次重要的抽样调查。国家统计局9月下旬召开全国会议,对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做了部署,张为民副局长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为做好这次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并加了贯彻意见,同时成立了广东省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协调小组,负责人口抽查的组织和实施。

  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贯彻落实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会议精神;交流、通报我省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近期准备工作情况;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下面,我先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1%人口抽样调查的重要性

  (一)开展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对制定“十三五”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到地方考察第一站就选择到广东,对我省提出“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要求,为广东新一轮发展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广东要做好“排头兵”,不辜负中央对广东的重托。作为全国经济总量和常住人口的第一大省,保持“排头兵”的位置,充满机遇和挑战。人口情况是一个国家和省最基本的国情省情,是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保持广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摸清人口底数。人口普查是获得全面人口信息的重要来源,但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相隔周期较长。1%人口抽样调查就承担了在两次普查之间详细了解人口变化情况的功能,其作用和地位与人口普查同等重要。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完成、“十三五”规划开启的承上启下之年,也是我国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间节点。在2015年开展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对于摸清2010年以来我省人口数量、构成、素质、地区分布以及人口居住等情况,科学分析人口变化的关键因素,研究未来发展规律和趋势,制定“十三五”规划,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展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对认清人口形势和分析人口变化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省人口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和变化:一是常住人口总量保持惯性增长。2010-2013年,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总量从10440.94万人增加到10644万人,增加203.06万人,增长1.94%,比全国平均增幅高0.46个百分点。二是老年人口规模快速增加。2013年末,广东省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总量达到869.62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8.17%,老年人口比重首次超过8%。同期,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比上年增加121.63万人,增长16.26%,比全省常住人口增幅高出15.79个百分点。2010年以来,全省老年人口规模以及所占比重呈现逐年上升,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三是流动人口数量仍然庞大。2010年人口普查,我省跨乡镇街道流动人口3680万人,其中外省流动人口2150万人。根据省公安厅暂住人口统计,2010年以来珠三角主要城市的流动人口数量仍处于不断增长,短期内流动人口规模大的态势难以扭转。日趋频繁的人口流动,以及由此带来的流动儿童、流动家庭和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问题,对完善农业生产和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的相关政策提出了紧迫的需求。四是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高。2013年广东人口城镇化率为67.76%,比2010年提高1.59个百分点,人口城镇化率仅次于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位列全国第四位。五是劳动力文化素质整体偏低。2013年末,广东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44年,仅相当于国内学制设置的初中文化程度,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就业人口受教育水平比较尚存一定距离。六是人口政策进一步完善,将逐步影响全省出生人口总量。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广东育龄妇女规模居全国第一,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完善,将对广东出生人口数量产生一定影响。

  尽管通过年度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我们初步掌握了2010年人口普查以来,全省常住人口主要指标的变动情况,但受调查样本量和代表性限制,分县常住人口数据以及常住人口就业、住房状况等数据的评估、推算还比较困难。这次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我省将样本量扩大到3%,调查样本对县一级也有代表性,这对客观掌握2010年以来全省人口总量、分布和结构的变化情况提供了极佳机会,同时也为各地推算2016-2020年常住人口主要指标奠定坚实基础。

  (三)开展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对探索积累人口普查新的方法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伴随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口普查的方法也在发展和完善。从2010年世界各国人口和住房普查的做法来看,通过互联网和PDA采集数据的新方法得到广泛应用。这些新的方法,不但可以降低调查成本、保护个人隐私,还可以极大地提高普查效率和数据质量。

  为落实马建堂局长提出的“争取在2015年实现所有现场调查全部由调查员手持电子终端现场采集数据并通过网络直报国家数据中心”要求,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将采取住户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与调查员手持PDA入户登记相结合的调查方式。这将为2020年的人口普查采用新的数据采集方法,做好准备,积累经验。

  二、依法调查,切实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可靠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具体到统计工作就是要依法治统、依法调查,这是保障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本保证。明年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在数据采集手段、组织方式和调查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这些改革突破了传统的工作模式,将会增加工作组织的难度。同时,随着各地对人口总量和结构数据重视程度的提高,干扰调查的现象也会时有发生。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按照《统计法》、《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依法开展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一)精心组织筹划,积极应对调查方式改变的新挑战

  采用PDA和互联网相结合的调查方式,意味着多年来我国人口调查的数据采集方式将从纸介质变为电子介质,这一转变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既是压力也是动力,精心组织筹划是关键。使用PDA和互联网采集数据可以极大地减少数据录入和汇总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以前人口调查要多次入户填表调查,花费时间较长,也存在有的住户不配合的现象。这次调查中,对选择参加网络调查的住户,可以实现仅在调查摸底阶段进行一次简短入户,真正减少了对住户的打扰,这也是我们打造服务型统计的要求。但调查的组织方式和工作流程与以往我们熟悉的工作方式有很大不同,对调查前期的准备工作和现场登记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就会影响数据质量。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数据采集方式的转变给我们工作带来的影响,认真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借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成功经验,在PDA的配置、人员培训和数据处理等方面做到深入研究、科学设计、认真准备、有序应对。要积极试点,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组织实施方案,做到细之又细、慎之又慎、严之又严。总之,要把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研究透彻、分析具体,把计划、方案搞科学合理,把“规矩”立起来,保证我省人口调查数据采集方式转变的成功。

  (二)严格执行调查方案,防止畏难和经验主义倾向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有关法律法规和调查方案、程序就是“规矩”。我们必须严格按照“规矩”办事,容不得各行其事、偷工减料。这次调查是PDA和网络采集方式在人口调查领域第一次大范围的应用,是一个新生事物,大家对这种新的方式和流程都不熟悉,更应该强调政令畅通、步调一致。这次人口调查仍然存在难度增大,经费紧张、群众配合程度下降等现实问题,很容易让人产生畏难、抵触情绪,随意登记几个人算几个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应付了事。另一种倾向是盲目乐观,凭经验办事。有的同志长期从事人口统计工作,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1%人口抽样调查比起人口普查简单多了,凭过去的经验就可以完成。因而不认真研究调查方案,不正视调查环境的变化,不分析调查的新特点、存在的新问题,其结果必然影响这次调查的圆满成功。我们必须坚持按程序标准调查,旗帜鲜明地反对经验主义,克服畏难情绪,把调查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考虑充分,应对妥当,解决及时,不留“后遗症”,确保这次调查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强化责任追究,切实排除各种干扰

  责任重于泰山。这不仅是从一次抽样调查将要投入的巨大人力、物力、财力来衡量,而且是从我们保证统计数据质量所面对的现实压力来评估。目前,人为干预人口统计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各地在思想上不能放松、行动上不能放手、监督上不能放任。一是流动人口方面。有的地方为了提高人均指标控制流动人口,人口流入地区少登流动人口或者将常住流动人口改成暂住人口,人口流出地区则片面夸大流出人口规模,这对准确反映流动人口的流量和流向带来了很大冲击;二是城镇化方面。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加快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各地都把发展城镇化作为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制订了城镇化目标,有的纳入了年度考核,进行定期监测。但必须看到有的地方不顾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片面追求人口城镇化率,对真实反映城镇化水平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三是出生人口方面。生育政策调整后,各地出生人口会增加多少,是否会突破“十二五”出生人口目标等,这可能对查准出生人口带来干扰。四是死亡人口方面。这是人口统计的老问题,为了获取利益死亡不销户口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土葬一些偏远地区死亡不报的依然存在。这些都会干扰人口调查的顺利开展。我们要敢于担当,守住底线,保持对统计弄虚作假零容忍,坚持实事求是,坚决排除各种干扰,依法独立调查。同时,要严格落实责任制,坚决防止失职渎职行为的发生,确保所获取的调查数据实打实、不带任何水分。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抽样调查准备工作的及时有效性

  1%人口抽样调查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协调难度大,是一项很重要的政府行为,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动员各方面力量,群策群力,精心设计,科学组织,确保调查工作顺利进行。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健全组织,增强调查的政府行为

  国务院和省政府文件指出,这次调查的组织和实施要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共同参与”的原则进行。为加强领导和协调,由统计局会同有关部门成立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协调小组。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统计局,负责调查的组织实施和日常工作,督促落实协调小组事项。同时要求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立相应机构,确保调查任务顺利完成。一是加强领导,明确抽样调查的政府行为。与以往的1%人口抽样调查和人口普查相比,这次没有成立由省政府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主要是参照国家的做法,相关工作由主管部门负责,这给我们统计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必须强调一点,各市、县成立领导机构,政府领导是否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应本着有利于工作开展,从当地工作实际需要出发做决定,在这里不作统一规定。各市统计局要积极主动地向政府主管领导汇报,讲清这次调查的目的意义,提出需要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使政府领导对调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最大限度地争取政府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完善组织,明确各级机构和人员的职责。各级统计机构的一把手是抽样调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承担起领导责任,亲自过问、及时了解调查准备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特别是有关抽样调查机构建立、经费筹措、部门之间的协调,一把手都要亲自出面。在座的各位将来大多是各市抽样调查办主任或常务副主任,是这次调查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对抽样调查各阶段的重要工作和关键问题,必须认真布置,亲历亲为,定期和不定期督促检查,抓好抽样调查工作的全过程。各级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要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准备工作每项任务、每个环节、每个时间节点的执行单位和责任人,构筑自上而下、层层相通、左右衔接的目标责任体系。目前,已经有12个市成立了调查领导机构和办公室。各市级调查领导机构和办公室要在明年2月底前组建完毕,县级调查领导机构和办公室要在明年4月底前组建完毕。三是加强协调,确保部门之间和统计系统上下的密切配合。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程量大,项目多,技术性强,质量要求高,不是统计系统一个部门能够独立承担的。这次抽样调查,省工作协调小组就有12个部门参与,每个部门都有职责,各个部门都将在有效的协调机制下,通力合作,共同做好抽样调查工作。各级统计机构要切实发挥好牵头单位的作用,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遇到经费、物资、人员等具体困难时,要及时主动向政府主管领导汇报请示,取得领导的支持。各级统计系统之间也要密切配合,上级统计机构要及时了解下级统计机构的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排忧解难;下级机构要及时向上级机构汇报请示,做到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二)开源节流,积极筹措落实调查经费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省政府办公厅在转发的国务院办公厅通知中明确规定:“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所需经费,按照分级负担原则,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大家要向地方领导讲明,这次调查不但对国家有代表性,同时对市、县一级也有代表性,是各级地方政府制定本地区发展规划、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经费的筹措是影响调查工作正常开展的大问题,也是提高数据质量的重要前提。大家要按照国务院通知精神和这次会议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合理编制预算,千方百计地筹措和落实经费,为调查顺利开展提供经费保障,决不能因为经费问题影响调查工作。在预算中大家一定要注意解决好调查员补贴的问题,同时也要安排好公车改革后调查用车的费用的预算。省局已向省财政部门提交了调查经费预算,部分地级以上市也启动了相应的工作,希望各级统计部门积极努力,争取早日落实必要的调查经费。

  (三)勇于创新,做好调查的技术和物资准备

  目前,国家统计局已经完成了各种初步方案,提出了调查表的项目设置。2014年7、8和12月份,国家局分别在北京、上海和我省江门市进行专项试点,检验采用互联网和PDA进行调查的工作流程。下一步,省、市两级也将进行试点,针对试点中发现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拿出有针对性的方案。

  技术准备方面。一是要熟练掌握PDA的操作系统要领。特别是偏远地区和年龄大的调查员是培训的重点。二是要组织学习“调查方案”和“工作流程”,学习人口统计知识,搞清楚调查任务、工作环节和工作要求。三是要收集研究有关部门的户籍、流动、出生和死亡人口等资料,分析其变动趋势,以便对这些重要数据作出评估,提高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质量。

  物质准备方面,主要是PDA设备。各地要按照《关于扩大我省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抽样比例的通知》分配的样本量,做好PDA设备的筹集和维护工作。对于PDA设备数量,除按照每个调查小区配备一台外,还应预留一定比例的备用机,保证1%人口抽样调查PDA设备的数量和质量,确保使用PDA设备入户登记一次成功。

  (四)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人口抽样调查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的参与度高,宣传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抽样调查工作进展和数据质量。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城乡居民居住环境的改变,个人和家庭隐私观念的强化,群众安全防范意识的增强,某些对社会有抵触或对调查不理解、不支持人群的存在,使以走街串户、逢门必进为特征的人口调查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我们仍将面临顾虑多、嫌麻烦,回避、拒绝调查,不如实申报等困境,仍将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问”的现象。因此,需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各地调查准备阶段的宣传工作,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好宣传工作规划,保证必要的宣传经费。要大力加强对地方各级领导干部的宣传。使各级领导都充分认识到开展人口抽样调查的重大意义,确保地方各级政府真正履行好组织实施调查的职责。要加强对各部门的宣传。着重讲明人口调查对各部门工作的促进作用,强调协作精神,强化配合意识。要主动配合宣传部门,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站、条幅、手机短信、LED广告、宣传画等媒体形式,广泛地宣传抽样调查政策、要求和重要意义,打消调查对象的思想顾虑,引导广大群众依法配合调查。各级统计机构要根据抽样调查工作的特点,随着调查工作的深入,逐步加大宣传动员的力度,在临近调查登记时要掀起宣传活动的高潮。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真正达到领导重视、社会支持、群众配合的效果,为调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制定规划和方案

  我省各地区经济、人口复杂程度差异较大,开展调查的工作条件也有很大的区别,各地区面临的重点和难点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开展工作。一要准确把握特点规律。各地一定要结合本地实际,注意抓好本地区调查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如珠三角,调查物资条件比较好些,但其人户分离、人口流动、人口高度集中等复杂程度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要把每一栋房子、每一户、每一个人的情况摸清楚,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再比如粤东西地区如何查准超生人口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等等。各地可以借鉴以往的经验、兄弟市的做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要打牢抽样调查基础。做好基层行政区域资料整理和人口状况的摸查工作。这是抽样调查前期基础性工作,也是关系到本次人口调查是否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只有认真细致地完成这项任务,我们才能全面、详细、科学地掌握人口抽样框及其分层标识,各地抽查的样本才能较好地代表并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三要制订好本区域调查工作计划。人口抽样调查是一项时间性、程序性很强的系统性工作,工作一环扣紧一环,某一环节拖延时间,就会影响全局工作。为制定调查方案,国家统计局已进行了多次研究,提出了一些基本原则和工作设想。这次会上我们将对此进行讨论和研究。希望大家积极思考、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想法和修改补充意见,为制定出一个科学可行的调查方案出谋划策。会后,各市(县、区)要根据国家方案和本地实际制定工作计划,做好落实国家调查方案的各项准备工作。

  同志们,以此次会议为标志,我省2015年1%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正式拉开序幕。准备工作是否充分细致直接关系到调查工作的成败,必须立足于早谋划、早动手、抓落实。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以钉钉子的精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扎实工作,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确保抽样调查工作的圆满成功。

  在2015年元旦即将来临之际,我代表省统计局向各位拜个早年。衷心地祝愿同志们新年快乐,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谢谢大家!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