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调报〔2016〕1期

  中山市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技术业务总结

  

  中山市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在省、市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在全市各级调查机构和基层调查工作者的尽职工作下,在调查对象的大力支持配合下,调查的各项准备、登记复查、行职业编码等工作已顺利完成。

  此次调查无论是组织管理、方案设计、登记方法、数据处理,还是调查宣传、调查环境等方面,都与前几次人口调查有着明显的、深刻的变化,尤其是登记方法和数据处理方面发生了根本变化,首次采用调查员手持电子终端设备(PDA)入户登记与互联网自主填报相结合的方式,对整个调查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为更好地全面系统梳理和总结调查工作经验,发现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人口调查工作提供有益借鉴,结合我市调查工作各阶段包括小区划分、摸底登记、行职业编码等技术业务方面进行经验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中山市1%人口抽查调查总体情况

  我市人口抽样调查样本点涉及全市24个镇区209个村居委会,共抽取209个调查小区,选调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500多名,市级共举办业务培训6场、800多人次。

  全市调查登记户数合计26865户,其中PDA上传21248户,占总登记户数的79.09%,网络登记户数33户,占总登记户数的0.12%,空户数5584户,占总登记户数的20.79%;登记人口60998人,约占2014年全市常住人口的2%,其中出生人口669人,死亡人口134人。

  二、中山市1%人口抽查调查的做法和经验

  1、精兵强将,高标准开展调查业务培训工作。

  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采用PDA入户登记及互联网自主填报的新工作模式,从摸底、调查底册的制作,到入户调查、数据审核等都通过PDA和计算机网络平台完成,计算机及智能电子产品广泛应用于此次调查。为应对新技术新要求,我市对聘用调查员采用了“新老结合”的方式,在各村(居)委会选用既熟悉本社区情况的“老”工作人员,再选聘一批年轻力量搭配,建立了一支近500人的高素质的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队伍。

  市级培训方面,分业务、分片区进行,针对不同调查阶段不同的业务内容,采用分级培训和直接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综合业务培训和PAD操作培训,分三片区由市级直接培训到一线调查员,改变了以往由市培训到镇区,再由镇区对村进行培训的做法,减少了分级培训过程中出现的“二传手”打折问题,培训效果更准确和明显。

  2、争取部门配合,同时加强基层调查机构的协作能力。

  一是充分利用卫计、公安、出租屋和物业管理以及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可提供掌握的相应人口基础资料,通过比对整理,再对全市中选调查小区的人口状况进行了摸底,明确调查登记的范围、绘制调查小区图、编制调查小区户主姓名底册。不仅节省财力、物力、人力,而且也大大降低基层调查员工作的难度。

  二是争取公安、流管办等部门支持,介入和配合上门调查登记工作,为顺利开展调查摸底、入户登记工作创造有利条件。片区民警、治安队共同参与居住环境复杂人口的入户登记工作,为调查员在特殊地区的调查工作保驾护航。

  3、宣传开路,营造调查工作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是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全市铺开宣传。在《中山日报》上刊登《调查公告》、《致住户的一封信》,以及跟踪报道本次1%人口抽样调查的工作动态。

  二是借助新兴媒体,扩大宣传范围。在365娱乐场网站、中山市1%人口抽样调查网站以及市统计局微信公众平台等集中开展《统计法》、《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方案》的宣传,及时发布1%人口抽样调查相关信息。

  三是在调查摸底及登记阶段,在中山电视台新闻时段及市内重要路段的LED 显示屏播放1%人口抽样调查宣传短片,10月起掀起了1%人口抽样调查宣传高潮。

  四是宣传方式由面及点,调查小区全面覆盖。利用社区自有及公共配套宣传资源,在中选调查小区悬挂横幅,在公示栏、楼道内张贴海报、公告、公示等宣传资料;入户时派发致住户的一封信和入户小礼品,争取调查住户积极配合、支持入户登记工作。

  4、强化监督,把好各阶段调查环节质量关。

  一是做细调查摸底,做到心中有数。抓好摸底和登记前重点调查,掌握有出生和死亡人口户,做到心中有数,是确保调查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次调查中,我们先通过比对公安、卫计、民政等部门资料对全市中选调查小区的人口状况进行了摸底,明确调查登记的范围、绘制调查小区图、编制调查小区户主姓名底册,同时要求调查员每入一户,都询问该区域、该户和其他户人口出生和死亡情况,避免漏登出生、死亡人口。

  二是严抓绘图质量,发挥地图效用。在本次调查中,我市先后召集镇区业务骨干进行了抽样框整理、调查小区划分、编码及绘图培训。由镇区组织村(居)调查员根据调查方案和相关工作细则整理抽样框,绘制村级单位边界图、调查小区分布图和建筑物分布图,并逐层进行编码。市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收集、审核镇区上报的绘图资料时,严格把关,不合格的地图一律退回重绘。经过各级人调办的努力,全市的地图绘制质量较高,在入户登记期间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三是控制登记进度,明确调查重点。首先,在调查正式登记期间,市两次召开镇区1%人口抽样调查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及时通报登记阶段发现的问题,对调查数据质量和进度控制、设备管理、数据保密等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其次,定时汇总通报进度数据,及时掌握各镇区调查情况,准确掌握各镇区在10月25日、11月7日、16日三个关键时点的登记进度,对进度较慢问题较多的镇区针对性的巡查指导;最后,制定值班制度,及时关注1%人口抽样调查入户登记情况。为及时掌握和解决入户登记期间各种技术、业务和突发问题,自11月1日至11月15日期间,市、镇两级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安排专人值班,收集记录和处理一线调查工作有关情况和信息,及时进行技术支援,上报和协调处理有关情况。

  四是多措并举,精准编码。首先在调查员的业务培训中,讲解行职业编码原则,强调在调查过程中,调查员要对行业和职业两个相关问题询问清楚,填写要详细和准确,为后续的编码工作打好基础;其次对镇区编码工作人员进行1%人口抽样调查行业及职业编码分类标准、分类方法、编码规则和编码技巧、程序操作等内容培训,并针对各镇区行业结构特点制作简易行业码表,方便编码人员快捷、准确编码;最后,严格审核调查表。编码人员发现行业和职业登记不详细的情况,必须与调查员联系核实,确认无误后才开始编码。经过市、镇、村各级人调办的努力,全市行职业编码工作在规定的5天时间内顺利完成。

  三、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小区划分和地图绘制应更多考虑地方实际。

  按照调查小区划分和绘图工作细则,本次调查在《村级单位边界图底样》的基础上,先按常住人口5000—7000人左右的标准进行分块,再按常住人口250人左右的标准划分调查小区。

  本次调查,从我市各镇区上报的村级单位边界图底样、调查小区分块图、调查小区分布图及调查小区图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由于国家没有提供统一最新的国土地图资料作为底图,各村居的地图来源不同、图像质量参差。二是部分村居常住人口多而且密集,在地图上标清调查小区边界难度很大。三是流动人口聚集的小区,居住人数会受附近工厂生产情况影响,从划分小区到正式调查时间有半年,人数波动很大,导致正式调查时点出现调查小区人数过多或过少的现象。例如在本次调查中,某调查小区因旁边新开的工厂大量招工,导致该小区实际调查人数接近千人,唯有加派调查员采用备用表登记,日夜加班录入,才及时完成调查任务。

  因此,对调查小区的划分和绘图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国家能提供统一的高清底图作为绘图基础。二是在调查小区操作细则的制定上,应考虑全国不同的地市差异,同时加大培训力度,指导地方更合理地进行分块和调查小区划分;三是考虑实际情况变化,在调查小区出现异常情况下,有相应的更换小区等处理方案,提高调查准确率。

  2、调查表指标过多过细,求全不求实。

  本次人口抽样调查表户记录12项、人记录32项,在调查中发现有些指标选项太主观且价值不大,如问题32身体健康状况,健康与基本健康两个选项个人主观判断差异大;有些指标专业性强,容易造成填报错误,如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种类选项, 需调查员和调查对象均掌握相关保险知识才能正确填报;有些指标涉及个人敏感信息,调查对象不愿如实作答,如工作单位具体名称等。此外,指标过多会导致入户调查时间过长,容易引起住户反感,甚至中断调查。

  建议在指标设计中要考虑科学、实用和易填报,使调查对象容易接受和勾选,同时也能满足宏观管理的需求,而不必面面俱到。

  3、行职业编码工作准备不够充分,编码时间仓促。

  行职业编码工作是在正式调查结束之后进行,但需根据调查表中所填报的行职业相关内容进行编码,登记时调查对象的行业及职业名称是否填写清楚、详细,将直接影响编码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但是本次调查中,在正式调查开始前几天才下发1%人口抽样调查用版本的行职业分类和代码,而且没有专门针对编码工作的培训,因此编码过程中出现了需重新核对行职业信息的情况,既对调查对象造成再次打扰,又影响编码进度。另外,编码工作只有5天,时间相对过短,编码过程仓促。

  建议行职业编码工作要提早准备和介入,同时对调查员进行相关专项培训,使调查员在调查中能引导调查对象正确填报相关指标内容。另外,可考虑利用PDA新技术的应用,在调查登记过程中,PDA根据填报的关键字内容,自动跳出相关编码选项,调查员可在调查中完成编码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4、人户分离增多,入户难问题有待解决。

  随着人们法制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个人隐私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准确采集有关个人信息带来了一定难度,过于频密的社会调查或商业调查,也降低了群众对政府行为调查的理解和配合程度,甚至有消极抵触心态。虽然本次调查工作中,我市已通过媒体宣传、张贴横幅海报、派发给调查户的一封信和小礼品等各种方式广泛宣传,同时采用社区工作人员、社区保安等住户熟悉人员陪同入户的方式,但是调查过程中仍遭遇入户难问题,调查员只有耐心讲解来意,尽量争取住户的理解和支持,如住户仍拒不配合的,并没有相应有效的措施。

  入户难一直是人口调查的一个难点,随着社会发展,个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加上“人户分离”、“空挂户”等人口情况将越来越复杂,入户难问题在人口调查中将越来越突出。因此,如何创新思维调动群众配合调查的热情,或是采用新型调查形式使群众积极参与,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5、网络自主填报不成熟,调查户参与率低。

  首次采用互联网自主填报的新形式开展1%人口抽样调查,是新时期统计调查模式与调查部门业务能力、社会公众调查主体意识契合程度的一次检验。

  在本次1%调查中,我市网络登记户数仅占总登记户数的0.12%,自主填报参与率极低,主要原因是填报程序操作条件要求较高,系统设计复杂,登陆程序过于繁琐,加上调查指标多,又缺少直观的指标解释,造成了理解和操作上的困难,不少摸底阶段选择自主填报意向的住户最后还是选择普查员上门填报。据反映,2-3人家庭互联网自主填报操作时间平均就需1小时。

  国家根据新时代特色不断创新调查方式与手段,无疑是未来统计调查的方向和出路。但在推进过程中,宜结合地区信息化发展程度以及公众对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接受程度推进,同时不断探索改革自身统计调查制度,完善调查指标设计和填报系统,才能达到群众主动参与、降低调查成本、提高调查效率和数据质量的目的。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