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统计资料 > 统计分析 > 文章正文

中山市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分析

  

        摘要:人口结构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测算中山市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交互关联关系,以探究人口结构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找出人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优化中山市人口结构,促进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人口结构经济发展灰色关联度

  人口和经济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问题,也是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人口与经济发展密切关联,特别是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旦人口红利转变为人口负担,经济结构却没有完成相应的转型升级,经济发展将遇到发展障碍。从2015年开展的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来看,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人普”)相比,中山市人口在总量、结构、质量、素质方面发生重大变化,人口问题也面临诸多挑战。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利用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定量测度中山市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交互关联关系,探究人口结构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以期对优化中山市人口结构,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促进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一、中山市人口结构现状

  (一)人口总量稳步增长。

  2015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为320.96万人,与2010年相比,增加人口8.87万人,年均增长0.56%。与“十一五”期间相比,年均增长率下降4.56个百分点,人口增长速度显著下降。其中户籍人口158.68万人,与2010年相比,增加9.5万人。可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中山市人口增长虽有所减慢,但始终保持人口的净流入。

  (二)人口结构逐渐优化。

  六人普以来,中山市人口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但也存在结构矛盾。人口素质不断提升,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教育程度的人数由2010年的7775人上升为11322人;具有高中教育程度的人数由21005人上升为22733人。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从2010年87.82%上升至2015年的88.12%。但是从性别比来看,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有所升高。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72.62万人,女性人口为148.34万人,总人口性别比由2010年的113.09上升为116.37。从年龄构成来看,适龄劳动力人口有所下降,老龄人口增加。2015年末,0-14岁人口占总人口14.00%,15-64岁人口占80.27%,65岁及以上人口占5.73%。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例上升2.3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例下降3.7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上升1.36个百分点。

  (三)与珠九市人口结构对比,人口结构仍需完善。

  2015年末,中山市常住人口数在珠九市中排名第八,在珠三角城市群中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中山市对于人口规模进行有效控制,在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及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基础上,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性别比在珠九市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佛山,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失衡风险,控制人口性别比偏高的任务仍然艰巨。其主要原因是中山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较高,超过66%,就业岗位对男性劳动力需求量多于女性。从文化素质结构来看,中山市近几年人口素质有所提升,但接受大专以上教育人数占总人数比重仍较低,在珠九市中居第五位。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在高中程度及以下水平,对高端人才吸引力较弱,人口素质仍需提升。从年龄结构看,中山市15-64岁人口占据主要地位,主要原因是外来劳动力以青壮年为主。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比重较低,排名倒数第二位。目前虽不存在老龄化问题,但从2010年以来,中山市老龄人口及社会抚养比在不断增加,老龄化的趋势较明显,需有效防范老龄化危机。与其他城市相比,中山市城镇化率较高,在珠三角城市中排名第四位。主要得益于中山市积极推动农业转移人口、“村改居”地区人口市民化,优化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有序推进了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化水平与质量。

  

  

  二、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关联分析方法

  人口结构是指将人口以不同的标准分而得到的结果,反映一定地区、一定时点人口总体内部各种不同质的规定性数量比例关系,主要有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等。构成这些标准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人种、民族、教育程度、职业、家庭等。本文将选取部分人口结构因素,分析人口结构对于经济发展关联效益。

  (一)指标体系构建。

  构建全面、科学的指标体系是分析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两大系统关联作用的基础,按照系统性、科学性及数据可得性原则,并参考相关研究,得出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其中人口结构包括人口总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城镇化率。经济发展包括经济总量及经济结构指标。 

  构与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其中人口结构包括人口总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城镇化率。经济发展包括经济总量及经济结构指标。

  

  

  (二)研究方法。

  关联度是对两个系统或两个因素之间关联性大小的度,它描述系统发展过程中因素间相对变化的情况,也就是变化大小、方向及速度等指标的相对性。通过判断样本序列几何曲线的相似程度进而推断样本间联系是否紧密,其反映的是各评价对象对理想对象的接近次序。如果两者在系统变化发展中相对变化基本一致,则认为两者关联度大,反之,则关联度就小。由于人口结构与经济两大系统之间交互作用较强,但是两者不具有明确的函数关系,因此,本文采用能够反映多因素间相互作用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将人口结构作为评价对象,经济发展作为理想参考对象,以便从实证角度探讨中山市人口结构与经济的灰色关联协调程度[孙中美、黄昕,彭继增.《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实证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5(8).]。

  1.研究序列组。

  研究序列分别是人口结构序列组(Xi)经济发展序列组(Yi)

  2.对数据进行无量钢化处理。

  

  

   

  3.求关联系数。

  Rij为中山市第i个人口结构指标与第j个经济发展指标之间的关联系数;/分别为中山市t镇区经济发展指标与人口结构指标的标准化值;为分辨率,在此取值为0.1。

  

   

  4.计算要素间关联度。

  计算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系统的关联度,来揭示经济发展与人口结构系统关联的特点和主要作用机理。关联度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k为样本数据,采用中山市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截面数据来分析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情况。根据rij所得值及相关研究成果,可将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要素关联度进行相应划分,如表三所示:

  

  5.计算系统间关联度。

  为进一步从整体上对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关联情况进行分析,在关联矩阵的基础上,求出每行每列的平均值,即关联度模型。

  

  其中,di为人口结构系统的第i个要素与经济发展系统的平均关联程度;dj为经济发展系统的第j个要素与人口结构系统的平均关联程度;l、m分别为两个系统的指标数。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出的关联度值,可以分析得出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两个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S表示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感应系数;T表示经济发展对人口结构的影响力系数;J表示两系统间综合效果系数,J越大,说明该系统与另一系统关联性越强,它对另一系统的带动作用越大。

  三、中山市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测算结果分析

  以人口结构诸指标与经济发展诸指标构建指标体系,通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测算出2015年中山市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矩阵(表四)。从测算结果来看,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各指标之间的关联系数基本大于0.65,属较高关联或高度关联,说明两系统之间关系密切,相互联动性强。

   1.从人口总量与经济发展的的关系看。

  人口的增长有利于拉动投资,促进消费,为经济发展带来动力。中山市人口总量与经济发展两者相互影响,关联度较高,特别是与经济总量高度关联,达0.8746。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是否协调,通常可通过人口增长系数来判定,即人口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比,大于或等于1则为社会停滞;0.2-0.99为社会渐进级;0.2以下为社会协调发展级。中山市“十二五”期间GDP年均增长达10.1%,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达0.53%,人口增长弹性系数为0.052,属社会协调发展级。中山市不断调整和完善人口政策,在考虑现有城市承载能力基础上,积极引导人口合理流动,促使了人口增长与经济协调发展。

  2.从年龄结构与经济发展关联度来看。

  2015年,中山市15-64岁适龄劳动人口与经济总量的关联度最高,达到了0.9224,劳动人口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有效的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特别是外来劳动力对经济的驱动作用明显。相比第一、第二产业占比,15-64岁适龄劳动力与第三产业占比的关联度最高,关联系数达0.7438,随着中山市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的发展吸纳了更多劳动人口,有效地带动了就业。虽然近几年中山市外来人口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是与六人普相比,15-64岁人口的比例下降了3.7%,适龄劳动人口有下降趋势。同时,65岁以上人口与经济总量也高度关联,达到0.9035,与三大产业之间关联度最高的是第三产业占比,关联系数达0.7454,老龄人口的增加一方面对中山市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也对适龄劳动人口带来更大压力,人口红利对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作用有所降低,应有效防范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3.从城乡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联系数来看。

  中山市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城镇化率与第二、第三产业占比都属于高度关联,关联系数分别高达0.8663、0.915。城镇经济规模的扩大,能够创造更多的消费需求,催生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从而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同时,随着二、三产业的不断发展,也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进城务工,吸纳就业,有效促进城镇化进程。中山市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从2010年的87.8%提升到2015年的88.12%,在广东省各市中排名第5,远高于全省68.71%的水平。但是城镇化过程中仍存在城区辐射作用弱、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交通、土地要素不足等问题,在追求城镇化速度的时候,需更加注重城镇化质量。

  4.从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来看。

  中山市文化素质与经济的平均关联度稍显微弱,只有0.7383,其中接受高中、中专教育人数与经济总量的关联度很高,达到0.9037,中山市低文化水平劳动力在经济发展中占主要作用。同时,接受大专教育以上人数对经济总量的关联度达0.8964,但与第二产业占比之间关联度只有0.6398,中山市经济结构仍以中低端经济为主,劳动力人口的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竞争力,高学历、高技术人才在第二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作用较少。从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来看,中山市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为11.32%,广州、深圳经济发达城市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都超20%,可见中山市仍缺乏高层次人才,势必需要加强人才引进策略,不断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总体来看,在构建的36项单项指标中,除大专以上教育人数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占比之间属于中等关联外,其他34项指标都属于较高关联或高度关联,可见中山市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明显。一方面,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两系统互为关联,且两系统各要素之间的交互影响较强,波及效果系数达0.7727。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感应度达0.7664,经济发展同样对人口结构的转变有深刻影响,影响系数达0.779;另一方面,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两系统中各指标之间的关联度关系高低不一,人口结构中15-64岁人口数量、65岁以上人口、接受中专、高中教育人口与GDP总量的关联度,城镇化率及总抚养比与二产占比、三产占比之间的关联度都有较高关联,但是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的平均关联度偏低,特别是高学历、高素质的人口与二产占比之间的关联度明显偏低。因此,如何在人口红利逐渐减弱趋势下,提高人口素质,并不断优化人口结构仍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四、政策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人口结构中人口素质、性别比、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率对中山市的经济发展都有较大影响,但从单个指标来看,其中高素质人才稀缺、性别比较高、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等成为制约中山市经济发展的短板因素。因此,如何优化人口结构以更好地服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升人口素质,积极引进高端人才。

  从中山市人口素质结构来看,仍以中低端人才为主。这主要由产业结构所影响,第三产业虽有较快发展,但以工业企业为主,且技术创新相对较弱。只有提高人口素质才能从根本上优化人口结构,将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从而获取产业竞争力。第一,加大教育投入,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尤其是培训稀缺人才。第二,加强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新常态下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因素。因此,应积极培养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创新科研团队等高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加强出台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措施,加大对人才培养引进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中山市服务保障水平。第三,优化产业发展平台,加快产业人才集聚。积极打造一批充满竞争力和创新力的产业发展平台,为来中山工作生活的高层次人才提供更为适合发展的环境。

  (二)健全保障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

  中山市当前人口整体仍较年轻,但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15-64岁人口的比例下降3.7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上升1.36个百分点,社会抚养比持续增加,人口老龄化趋势较明显。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将影响着劳动力的有效供给,为社会保障带来压力。中山市应积极应对老龄化趋势,建立健全养老保障制度,完善养老服务体系,逐渐将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方式,转变为与社区、机构养老服务机构相结合的多方式养老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支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养老机构建设中,提升养老机构建设服务水平。提高老年人口的素质和技能,充分开发老年人力资源,鼓励老年人参与经济社会活动。

  (三)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城镇化率与第二、三产业占比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城镇化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很大的影响。中山市需进一步加大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一元化户籍制度,优先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住房、社保等问题。完善城乡一体化就业体系,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提升城镇化质量。继续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按照组团空间布局,提升城镇组合优势,推动城市功能分工合理,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应对城镇化过程中所带来的问题,走出一条符合中山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供稿:普查中心
撰稿:龙小琴

  

附件下载: